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刘耀光院士与国内顶尖专家联袂打造水稻生物学重磅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24 23:15:28    来源:云推搜网    作者:云推小编    浏览次数:1041    评论:0
导读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耀光院士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清华大学谢道昕院士等国内20位专家共同撰写题为“Rice functional genomics: Decades' efforts and roads ahead” 的水稻生物学研究大综述。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耀光院士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清华大学谢道昕院士等国内20位专家共同撰写题为“Rice functional genomics: Decades' efforts and roads ahead” 的水稻生物学研究大综述,并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IF = 6.038,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27-021-2024-0)。该综述参考了648篇水稻研究文献,以3万余字和10张调控网络图,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在水稻生物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该综述涵盖了水稻生物学7个方面的研究:1、组学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2、激素与发育;3、营养元素利用;4、非生物胁迫;5、生物胁迫;6、光敏抽穗期;7、杂交稻育性控制。该重磅综述必将对水稻生物学研究和分子育种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全文由李家洋、刘耀光和谢道昕3位院士担任共同通讯作者,由华南农业大学郭晶心研究员、谢勇尧副教授等8位一线水稻科研人员为担任共同第一作者,陈乐天教授也是该文的共作者之一。   郭晶心研究员作为主要负责人撰写了光敏抽穗期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影响水稻光敏性抽穗期的分子调控网络,为水稻种植区的扩展和环境适应性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了深刻的见解。谢勇尧副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撰写了杂交稻育性控制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杂交稻育种中雄性不育和远缘杂种不育性的分子机制进行系统阐述,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指明了方向。(文图/生命科学学院 赵秀彩)
 
(文/云推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云推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云推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7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