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 » 正文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04 03:15:11    来源:云推B2B网    浏览次数:27    评论:0
导读

为加快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食品工业接一连三的带动作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传统食品优势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重要意义、发展方向、主要任务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和部署。

  《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文章(六)
  以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法定代表人 沈篪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长期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8%以上,全国工业增加值的7%左右。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发展载体,也是新时期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长引擎。   为加快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食品工业接一连三的带动作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传统食品优势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重要意义、发展方向、主要任务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和部署。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一直高度关注区域食品产业发展,通过开展食品产业集群(园区)方向、定位、发展规划和产业要素集聚等顶层设计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发展食品工业、打造特色化产业集群,助力河南漯河、福建漳州、江苏淮安等一批地市建设千亿级食品产业,为地方政府培育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园区)提供专业服务。   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全面加强现有工作,做好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服务,推动《指导意见》加快落地并收获实效。
  一、《指导意见》是中国式食品工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并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食品工业既是支柱产业,又是民生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标准、高要求推动下,正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发生新的转型和深刻变革。   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建设是实现中国式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园区)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集约方式,提高食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程度,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长期以来,地方特色食品普遍缺乏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的工艺设备,品质和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精益制造和数字化赋能理念可以提高传统食品产业的效率和品质,同时现代化的食品检测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食品。   二、“产业特色化和特色产业化”是《指导意见》的核心抓手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到2025年,传统优势食品产区规模不断壮大,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发展格局”。实现这一目标,产业特色化和特色产业化是两大核心抓手。   产业特色化的关键是充分挖掘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升级现有产品,突出差异化,形成比较优势,解决同质化和产能过剩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化的关键是将地方农产品资源和地方小吃转化为现代食品,打造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特色食品产业链。食品生产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上市销售等多个环节,必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产业特色化和特色产业化还需要注重营销和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近年来,围绕“产业特色化”和“特色产业化”,涌现出大量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如广西柳州螺蛳粉、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都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食材、工艺等发展成为产业特色,开创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特色为核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推出了“推农向食”工程,助力地方农林牧渔资源的工业转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指导意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持续深化“推农向食”工程,整合研发、制造、安全、投资、管理等行业资源打造一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园区),为各级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抓手和有效支撑。   三、以“四个集聚”助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地政府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大力推进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探索和发挥产业集群(园区)在产业链打造、企业梯度培育、产业协同运营以及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产业集群(园区)经营模式和发展道路。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依托多年以来服务地方食品产业集群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以“地方引导政策集聚、关键高新技术成果集聚、产业资本集聚和行业龙头创新企业集聚”等四个集聚为特征的地方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路径,并正在以此为基础推出相关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各地实现产业要素的“四个集聚”,快速打造高质量的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一)地方引导政策集聚。政府应该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传统优势产区和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例如加大税收减免优惠力度、提高补贴标准等,引导企业向优势方向发展。   (二)关键高新技术成果集聚。当前,食品行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新技术成果是推动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升级的关键。政府应该加强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产业资本集聚。加强资本的投入是推动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政府应该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传统优势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投资力度,同时完善相关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行业龙头创新企业集聚。行业龙头企业是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政府应该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实现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和引导,促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四、以《指导意见》发布为契机,加快推进相关评价体系建设工作   为了保证传统优势产区和特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优势食品产区的生产、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加强对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加快完善并加大力推进“食品产业特色及优势产区评价体系”的实施工作,包括“中国食品产业特色与竞争力评价”“中国食品产业集群(园区)评价体系与建设指南”等专项工作,助力地方发展好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特色食品产业,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中国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将加速迈进高质量发展周期,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也将以实现中国式食品工业现代化为己任,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和职能优势,为加快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3〕31号)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一)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二)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三)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四)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五)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2231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