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机械 » 正文

应对当前华西秋雨小麦抗湿播种技术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10 09:02:23    来源:云推B2B网    浏览次数:890    评论:0
导读

自9月中旬以来,受持续华西秋雨的影响,河南中南部、陕西中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达100~4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4倍。连续阴雨寡照导致小麦主产区土壤湿涝突出,局部低洼地块出现积水、农机无法下地作业,给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严峻挑战。为抢抓农时,高质量、高标准种足种好小麦,各地要落实抢时收获、抢排积水、抢墒播种、抢抓田管等“四抢”措施,做好抗湿晚播预案,分类型细化技术方案,确保小麦种足种满种好,夯实明年丰收基础。

  当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半成,小麦主产区从北到南陆续进入播种关键期。自9月中旬以来,受持续华西秋雨的影响,河南中南部、陕西中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达100~4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4倍。连续阴雨寡照导致小麦主产区土壤湿涝突出,局部低洼地块出现积水、农机无法下地作业,给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严峻挑战。为抢抓农时,高质量、高标准种足种好小麦,各地要落实抢时收获、抢排积水、抢墒播种、抢抓田管等“四抢”措施,做好抗湿晚播预案,分类型细化技术方案,确保小麦种足种满种好,夯实明年丰收基础。   (一)抢时收获。各地要抢抓晴好天气,加强农机区域调度和应急调度,及时抢收前茬作物。对墒情适宜的地块,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机耕服务队、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快机收进度,提高机收质量;对土壤湿度偏大、机械能够进田的地块,抢抓晴好天气,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或改进的适宜机械抢时收获;对机械无法进田的地块,组织动员人工收获,确保应收尽收早收快收。   (二)抢排积水。对积水地块,要通过疏通沟渠、开挖深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加快散墒降渍;对土壤湿度过大地块,可结合深松开沟,沥出耕层滞水,促进透气晾墒,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创造条件,确保及时腾茬、尽早整地播种。   (三)抢墒播种。在抢抓农时的前提下,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切实做到适墒播种(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坚持播期服从播种质量,努力做到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确保苗齐苗匀苗壮;坚持播量服从播期,根据播期确定基本苗,做到早播少播、晚播多播,着力构建合理群体。对墒情适宜地块,强化精细整地,千方百计扩大适期适墒播种比例,确保种在适播期;土壤偏湿地块或黏湿稻茬麦田,可大力推广免耕带旋机械播种技术。   (四)抢抓田管。播期拉长易造成小麦苗情复杂,田间管理难度增大,要立足管早管好,加强冬前麦田的分类管理,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及时镇压,压实土壤,保证墒情,防止冻害,预防倒伏。对苗情偏弱的地块,结合降雨和浇水,及时施肥,促弱转壮;对土壤墒情变差的地块,及时浇好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土壤湿度大会增加病虫草害发生的风险,因此,病虫草害防治要坚持关口前移,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生基数。对小麦茎基腐病,要科学选用药剂,抓好种子包衣,杜绝“白籽下地”;对条锈病,要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力争早发现早防控;对多花黑麦草等恶性杂草,要落实好“一封一杀”等综合防控措施,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分蘖期喷施除草剂,坚决遏制蔓延势头。 (五)做好预案。各地要结合气象条件和生产实际,提前做好小麦抗湿晚播预案,细化技术方案。对土壤湿度过大、前茬收获过晚的地块,坚持“四补一促”的小麦晚播应变播种技术,将晚播地块种子调整为耐迟播早熟品种,以种补晚;要精细整地,适当浅播,播种深度控制在3厘米左右,以好补晚;要引导农民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密补晚;要适当增加底肥用量,以肥补晚;加强田间管理、以促为主。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3249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