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机械 » 正文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慧农业团队在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估测小麦产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09 09:02:05    来源:云推B2B网    浏览次数:504    评论:0
导读

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慧农业团队利用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估测产量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慧农业团队利用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估测产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近日以“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heat yield and 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from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ver the growing season”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顶级遥感期刊《Remote Sensing ofEnvironment》。   利用遥感手段快速准确地估测小麦产量对全球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已被证明可以用于准确评估植被生产力,因此具有估测小麦产量的潜力。现有研究大部分基于卫星尺度考察SIF估测作物产量的效果,然而卫星SIF影像粗糙的时空分辨率限制了对SIF估测农作物产量能力的评估。此外,小麦生长过程中冠层结构和生理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均处于动态变化中,阐明这些动态变化的因子对基于SIF的小麦产量估算模型的影响,对生产力估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评估了小麦不同关键生育时期和不同时间尺度的SIF参数[SIFyNIR、SIFyNIR_tot、NDFI]估测小麦产量的效果,明确了基于SIF估测小麦产量的最优参数和最佳生育时期,并与基于反射率的植被指数[近红外处植被反射率(NIRv)、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有参数中,开花期的SIFyNIR_tot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最好。相比植被指数,SIFyNIR_tot在开花期和灌浆期估测产量的效果更好。   此外,该研究还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变量投影重要性,评估了LAI,Cab和PPFD对不同SIF-产量模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LAI对模型的影响最大,其次是Cab,最后是PPFD;在不同LAI,Cab和PPFD的条件下,相比SIFyNIR-产量模型,SIFyNIR_tot-产量模型更稳定。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博士研究生朱杰为第一作者,姚霞教授为通讯作者。朱艳教授、曹卫星教授、Timothy A.Warner教授、刘良云研究员、张永光教授、程涛教授、江冲亚教授等在论文撰写方面提供了帮助。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file/upload/2023-10-09/nzb53pi5vpu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3244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