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机械 » 正文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徐国华教授团队发现钾离子转运蛋白OsHAK18介导水稻体内钾、钠循环和糖转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09 09:01:51    来源:云推B2B网    浏览次数:674    评论:0
导读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徐国华教授、余玲教授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Potassium transporter OsHAK18 mediates potassium and sodium circulation and sugar translocation in rice 的研究论文,阐明了钾转运蛋白OsHAK18在水稻体内钾、钠循环和糖分配转运中的功能。

  钾离子(K+)是植物必需、含量最为丰富的阳离子,而钠离子(Na+)与K+通常相伴存在,是植物有益但也是导致盐碱毒害的主要离子。根系吸收的K+ 通过木质部转移到地上部,其中40-90%的K+又通过韧皮部从地上部回流到根部。K+ 伴随着糖和其他营养物质,调节光合产物从“源”到“库”的转运和籽粒产量。K+等无机离子和光合同化物被装载到源叶的收集韧皮部中,并在卸载韧皮部被释放。计算模型表明,K+在源叶韧皮部的装载需要依赖能量的消耗,但尚不清楚是哪种K+转运蛋白参与韧皮部中K+的循环利用。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徐国华教授、余玲教授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Potassium transporter OsHAK18 mediates potassium and sodium circulation and sugar translocation in rice 的研究论文,阐明了钾转运蛋白OsHAK18在水稻体内钾、钠循环和糖分配转运中的功能。   该研究发现,OsHAK18在水稻韧皮部的伴随细胞和薄壁细胞中表达。OsHAK18突变和用自身启动子增强OsHAK18表达均不影响根系K+吸收速率,但其突变降低韧皮部汁液K+和可溶性糖的浓度及根部K+含量,增加地上部K+的相对积累量,而其增强表达则呈现相反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供K+相比,这些差异在低K+处理下尤为明显。在盐(NaCl)处理下,OsHAK18突变导致韧皮部汁液中的K+和Na+浓度降低,而超表达则导致其增加。用Rb+标记的分根试验结果也表明,OsHAK18能够同时促进Rb+(K+和Na+)从地上部向根部的转运。此外,增强OsHAK18表达可显著降低茎秆和叶片中的K+和可溶性糖浓度,增加分蘖数和籽粒产量及根与籽粒中K+的浓度,提高K+的生理利用效率。该研究首次证实水稻韧皮部K+装载与转运依赖于OsHAK18,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度解析植物K+循环的分子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线索,同时也为水稻K+高效种质资源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   资环学院博士生彭莉润为本文第一作者,余玲教授和徐国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顾冕教授和已毕业的研究生肖火军,李冉,曾洋,以色列希伯来大学Nava Moran教授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全文链接:/file/upload/2023-10-09/qlhgbybjk1s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3242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