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云推搜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资讯 » 食品机械 » 正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挖掘互花米草耐盐基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08 06:56:08    来源:云推B2B网    浏览次数:1025    评论:0
导读

7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繁研究院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模型DeepGOPlus在植物基因组水平精准挖掘耐盐基因,以互花米草耐盐基因为案例,挖掘到多个可能参与互花米草耐盐的关键基因。该研究为挖掘植物基因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在《The Plant Journal》上在线发表。

  7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繁研究院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模型DeepGOPlus在植物基因组水平精准挖掘耐盐基因,以互花米草耐盐基因为案例,挖掘到多个可能参与互花米草耐盐的关键基因。该研究为挖掘植物基因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在《The Plant Journal》上在线发表。   传统筛选基因方法基于常规序列比对,需要人为设定参数和阈值进行筛选,会导致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按蛋白质功能对基因进行分类,实现基因精准筛选,为解决常规序列比对方法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盐生植物互花米草在系统发育上与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亲缘关系较近,高效利用互花米草耐盐关键基因进行遗传改良是提高作物耐盐性和产量的优异策略。该研究在互花米草基因组水平利用DeepGOPlus对耐盐关键基因HKT进行精确筛选,发现基因复制事件促进了SaHKT基因的扩张,它们比其他物种HKT基因具有更强的钾离子亲和能力,同时介导互花米草钠、钾离子的转运。该研究首次将深度学习模型成功应用到植物功能基因的挖掘,证明它能够从庞大的基因组数据中识别出功能基因的特征序列,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和特性分析,不仅提高了基因挖掘和鉴定的准确性,也为深入研究基因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工具。   作科所/南繁院与烟台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杨茂庚、博士后陈守坤、助理研究员黄章平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作科所李慧慧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刘春明教授、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世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科院南繁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共同资助。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6397
 
关键词: 基因,食品安全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yuntuisou.com/news/show-2926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2021 云推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